11月 5th, 2005
在国产电影中,《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》少有的震撼人心。虽然这与它改编自茨威格的同名小说密不可分,但更多的则是影片本身的魅力。
与用文字讲故事的小说相比,电影用影像和声音为我们建造一个别样的世界。这个世界的生动与否,一则取决于它是否与我们的内心世界相映照,一则取决于恰当的表达手段。而一部坏电影,往往是因为后者占了上风,把观众引入一个眼花缭乱、心灵缺席的技术世界。相反,如同白瓷盘让盛放其中的水果更丰盈一般,素朴的形式却常常把最丰富的内容呈现给我们。但后者需要足够的感悟力和静思默想的能力,《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》就是这样一部影片。如同画家笔下的景物,这部影片耐心,细致,内敛,却自有一股内在的生气——甚至是与漩涡相类的力量。
影片的情节很简单,用一句话概括就是,一个女人决意赴死前用一封信向所爱的男人最后一次表白。但这个故事的不简单之处却在于,它的内部存在着某种不同寻常的张力:记忆与忘却,敞开与阻隔,静止与流转。任何一组对立都拥有直指人心的力量。这让它远远超出了一般的爱情故事,染上了寓言的色彩。
某一天,一个男人忽然收到一封信。这封神秘的信件,来自一个与他完全陌生的女人。即便看完整部片子,我们也仍然有理由这麽认为——他和她是完全陌生的。他一忘再忘,每次见她都如同隔世。当然我们不会忘记,他把她称作不知从哪里冒出来的“小巫婆”;当然,我们更不会忘记他两次一模一样的承诺:“我一回来就去找你”。但具有讽刺意味的是,每次柔情缱绻之后,紧接着就是更加深沉的忘却,如同转世一样干净利落、不落痕迹。奇怪的倒仿佛是这个女人,近乎执迷地抵抗着他的遗忘,一而再地回到他面前,企图唤起他对她的记忆。
但我们实在不能期待,一封信会把她带进他的世界。这封信的命运如此晦暗不明,以致每个观众都可能失去把握。读完这封信,或者他无从追忆,或者他如梦方醒,或者之后又是新一轮的遗忘。对于那个写下它的女人,这封信如同一朵花的最后一缕香气,在空气中游荡寻觅,不是唤起他的记忆并活在记忆中,就是永远从世界上消失。而这也正是这个女人的最后赌注。某种意义上,他和她都是生病的人。他记不住,她忘不了。他的生命如同沙滩,每次她留给他的记忆都被海水抹去;而她的生命却如一只钟摆,无论荡出多远,都有一个确定不移的圆心。
表面上看,他的生命是敞开的。他的身边从不缺少年轻貌美的女人。但她们却像水流上的落叶一样,尽管有着不同的颜色与形状,却永远无法彼此区分,在他身边打个转后,一个个不知所终。而他也并不费心去了解她们,不问来路,不问归途,甚至不知道对方是谁。对他而言,新鲜是最重要的特质。而新鲜的此时此刻必定与绵延的记忆势不两立。正是在不断寻求新经验的过程中,他彻底失去了经验,成为一个没有记忆的人。可以说,他身边的女人都是面目不清的,无论是爱过他的,还是他爱过的(真怀疑他是否爱过,如果爱和记忆同样具有延续性的话)。她们拥有一个共同的身份:“一个陌生女人”。
而她所做的一切努力,就是要解除这个符咒般的身份。她希望自己能在他的世界里清晰地浮现出来,从一个面目不清的“她”,变成与众不同的“我”。在这一点上,时间与空间都不能阻隔她。六年后,她从山东千里迢迢回到北平就是明证。甚至在第一次被忘却之后,她以精心抚养他的孩子来抓住他变化不息的存在。但她的希望还是破灭了,儿子的夭折让她万念俱灰,最终选择了死亡。而实际上,死才是她最后的希望。在死亡面前,她既获得了摊开谜底的勇气,也为自己保留了足够的尊严。她是失败者吗?她的孤注一掷最终抓住他流转不息的存在了吗?我们不得而知。但正是这未知为她保留了希望,也为观众保留了希望。
在这部片子中,无论人物身份还是他们所处的社会背景,都被远远地推到了无足轻重的位置,而由此故事的宿命色彩彰显了出来。它宿命的根源存在于我们无法把握的力量和力量的错位。他的遗忘,她的铭记;他的封闭,她的敞开;他的流转不息,她的锲而不舍。这种完全的对立状态,既非某个男人与某个女人的对立,也非男人与女人的对立,甚至不是人和人的对立。正是在这一点上,它远远超出了泛泛的爱情故事,也超出了一般爱情故事的范畴。它把我们带到更深远的地方,尽管我们无法言明。
通常来说,烂片更适合作理论家的分析对象;而对好的片子,我们只有赞叹的义务。因为坏片子本身的裂痕为理论的切割提供了便利,而好片子却往往是拒绝分割的整体。 但不可否认的是,如果没有成熟的电影叙事手法,这部片子无论如何都不可能引起我们如许的深思。
这部片子中,至少有两处情节足以显示它的精微与细致。第一个情节是,她头插白玫瑰在院子里与他的老管家相遇,老管家对他说:“早安小姐!”这句问候是她十四岁第一次见到老管家时他对她的问候。这里的关键不在于前后的一致,而在于,他与他的管家形成了鲜明的对比。为什么是他,单单是他把她遗忘了?第二个情节是结尾的设置。这个结尾多少与《情诫》的结尾有着相似之处。在《情戒》中,女主人公站在因暗恋而鍮窥自己的男孩的望远镜前,把目光投向了自己伤心欲绝的夜晚。她此刻的目光正是那个男孩曾经的目光。而在这部影片的结尾,镜头穿过一段黑暗的街巷,门庭和过道,停在了她十四岁的窗前:她的眼睛在玻璃后面对着这黑暗,一眨不眨。他终於看到了她。这个结尾让我想起一首歌的歌词:thank you for hearing me…… thank you for seeing me……用在这里,多少有些心酸的味道。